It’s-a Me, _____! 

Rallye d’exposition de Taïwan-France-Allemagne – F-75

2025 Absolute Space for the Arts Taiwan-France-Germany Action Rally Project – Paris

2025絕對空間臺法德行動拉力賽巴黎

 

策展人Curatrice LIAO Chien-Chiao 廖芊喬
共同策展人Co-curateurJoseph CUI

ArtistesCHEN Yen-Yi 陳妍伊 | HUANG Yi-Min 黃逸民 | LAI Chih-Sheng 賴志盛 | NI Xiang 倪祥 | TSAI Tsung-Yu 蔡宗祐

 Le 03 – 26. 07. 2025 Mer. – Sam.14:00 – 19:00
開幕 Vernissage 07.03 (Thu) 18:00
表演 Performance Diane Chéry

當小學教師對著他的學生說:「玩吧!」,大部分的孩童能隨機撿起地上的物品,邊玩邊建立自己的遊戲規則;當大學教授對著他的學生說:「玩吧!」,此時大概有幾種聲音會出現,「玩什麼(遊戲)?」、「怎麼玩?」、「什麼東西可以作為道具?」…等等問題。在「玩」之前,我們總會先建立遊戲規則,否則不知道該如何玩起,同樣地,「畫」之前,我們需要主題;「唱」或「演奏」之前,需要樂譜;「舞」之前,需要定中心點;甚至在「思」之前,必須找到概念或既定知識。如此一來,「玩」的行動就似乎和相應的「規則」不可分,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最終只能掌握玩法,卻難以從玩的行動中建立新的或自己的遊戲規則。那麼,如何從這樣的局限中擺脫出來?

就藝術創作而言,破壞遊戲規則似乎已是一種傳統的諷刺批判方法,然而,準確地說,柏拉圖的反諷法(l’ironie platonicienne)只在辯證中,以確立玩家和對手之關係的前提下進行,有別於前蘇格拉底以打破規則的諷刺方法(la satire)。因此,遊戲規則的破壞往往在對立下成為玩家和對手的辯證主題或方向。而準確地說,玩的規則之破壞或其變形源自於遊戲的即興,先存於玩家之前,這既非指向主體—玩家制定新遊戲的過程,亦非主客體的從屬關係,因為在此關係中遊戲一旦包含既定的玩法和專屬玩家時,遊戲就會被定義,然而「玩」,意味著遊戲「先存於」自身,也就是說未確定、潛在的、無規則的,「玩」總是先於未知遊戲的開始之前。

當諷刺批判手法對於我們這一代人顯得太沉重時,拒絕政治是最廉價、最平庸的態度。至於藝術作品,假使藝術家只在某一些現行的政治討論中尋找議題,——而不在像那樣的政治事件中——,甚至在共同記憶下的議題性描述中尋找的話,那麼批判就會如此地薄弱。反之,幽默的批判方式比起毀滅性力量的反諷和諷刺手法更正向、更具力量。正是幽默,能夠使當代藝術創建的世界成為可能,使得世界的意義變形,如法國哲學家德勒茲所言:「創建,正是變形」(Fonder, c’est métamorphoser.)。

策展人 : LIAO Chien-Chiao 廖芊喬 

巴黎第八大學當代哲學邏輯實驗室(L.L.C.P.)哲學博士。在博士研究期間,她與同事江薦新共同將德勒茲的著作《差異與重複》翻譯為繁體中文。這是該書首次被翻譯成中文,並於2019年在台灣出版(ISBN:9789863843825)。以及預計2025年底,她獨自完成的第二本德勒茲著作《意義的邏輯》中譯本也將在台灣出版。

 

艺术家

CHEN Yen-Yi 陳妍伊

在陳妍伊所創造的世界中,控制的社會幽默地變成了一個自然卻是想像的世界,她以禽鳥的凝視取代街道上的監控螢幕、以鳥類的眼睛取代監視器。然而,禽鳥—監視器這個替換並非影射,而是批判性和詩性不連貫的幻象。

HUANG Yi-Min 黃逸民

Huang a cofondé l’Absolute Space Art Studio à Taïnan (Taïwan) en 2013. L’idée de ses œuvres d’art se base sur sa profonde connaissance des temples, acquise au cours de sa vie à Taïnan, et il fait des recherches sur les activités en tant qu’objets de la culture des temples taïwanais, ou bien il fait collection des rites cultuelles dont on a entendus et parlés, et les imagine. Dans ses œuvres, l’ensemble de la construction d’un bateau comme d’une figure animale fictive dépend du mélange et du développement respectif de plusieurs parties distinctes, au lieu de suivre l’image parfaite de l’unité.

In 2013, Huang co-founded the Absolute Space for the Arts in Tainan. Based on his long-term immersion in the temple culture of Tainan, Huang uses the temple-related cultural anecdotes he collected or imagined as his research subjects. In Huang’s works, the composition of a boat or a fictional animal can either be based on individual developments, or a fusion of elements instead of the perfect image of a united whole.

黃逸民在2013年於臺南共同成立了絕對空間藝術工作室。他的作品以長居臺南體驗的廟宇文化為題,並透過搜集和想像人們所耳聞之廟宇文化事件作為研究客體。在他的作品中,一艘船和虛構的動物形貌的整體建構取決於幾個部分的各自發展和混合,而非循著統一體的完美形象。

LAI Chih-Sheng 賴志盛

「這個事情(繪畫)對我的意義是本質性的、關於痕跡的問題,而不只是畫的內容。 」

— 賴志盛

不能夠說畫的內容對於賴是不重要的,空或無內容在他的畫作中是實體的客體。賴總是給我們某一種非感性,卻只能由我們自己去感受的事物,如褶皺、洞、線條、噪音等等。他以保留其孩童的靈魂去看、去畫。

NI Hsiang 倪祥

對於倪祥而言,過剩是缺乏。他以自己的秩序分配具歷史的物件,將其部署,以及將其合併成無規則的構成。他的秩序有時取決於自身的直覺,有時倚賴不可描述和無用的物體特性。《棄之可惜》(Pity Man)全然不是呈現一個記憶場域,既非集體意識亦非共同生命,而是透過每位觀者的想像力,將碎片構成諸多單位。

TSAI Tsung-Yu 蔡宗祐

蔡宗祐取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藝術理論博士學位,其作品,如《黃金馬》和《起飛》,在嚴肅的政治題材和天真的表達形式之間表現出潛在的視覺動盪。藝術家直接呈現物體自身專制的象徵性形象,如戰鬥機、具權力象徵的雕像等等,準確地說按他幽默的方法而非隱喻。